









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高校校园的一种精神时尚,传达了青年学生懂得感恩、乐于奉献的品质,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最好表达。在我院,“学习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新职青年的实际行动。 “六一”前夕,我院志愿者出发前往地处太行山腹地的辉县市南村镇新村小学开展爱心支教活动,旨在丰富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为了让山区的孩子们能够更好更早的受到教育启蒙。
5月29日下午,虽然天气酷热难耐,但南村镇新村小学却成了欢声笑语的海洋,在庆“六一”联欢会上,孩子们卖力地“秀”着自己刚学会的才艺,引来掌声、笑声不断,快乐充满了整个山村。
做游戏、做手工花、学唱歌……在我院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孩子们忘却了孤独,玩的是不亦乐乎。也许对城里的孩子来说,这些都是在学校经常接触到的东西,但对于由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组成的南村镇新村小学来说,能学到这些东西是孩子们最兴奋的事情,因为在这之前他们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些。
因为这所学校严重缺乏教师,学生们没有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有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和各种有趣的学科。通过开展义务支教活动,可为为山村小学的教育事业贡献我院学生志愿者的绵薄之力。
正是应该被父母视作掌上明珠的年纪,可这里的孩子却不能在父母怀中撒娇。因为父母要外出打工,他们绝大多数被祖辈照看或寄宿学校和亲戚家中。“我想爸爸、哥哥,希望他们尽快回来。”10岁的郎可欣是老师眼中全校最听话的孩子,这是她见到记者后说出的最完整的的一句话。谈话中,小可欣显得很拘谨,双手不安地在身前揉搓着。南村镇新村小学秦校长告诉记者,妈妈的去世让当时只有8岁活泼开朗的小可欣变得沉默寡言,为了生计,父亲忍着悲痛在陪伴小可欣一年后,不得已远走他乡打工赚钱,一年难得回家一次,哥哥也因为求学,不能陪伴妹妹。
因为学校的师资力量较为不足,郎可欣父亲的文化水平有限又长期不在家,郎可欣同学在学习上遇到的一些难题无法得到解决。志愿者的志愿者极为热情的给她一一讲解,并讨论重点总结知识点。郎可欣对志愿者的讲解十分的满意。当志愿者要离开的时候,她眼睛里所透露的情感,让每个志愿者都感到了深深地不舍和留恋。
据了解,我院对该校的捐助可追溯至1996年,当年捐助的树苗也已长成参天大树,迄今为止,十大正规的赌网(中国)登录入口资助过的许多名学生,如今也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人才,多年的捐助也和当地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此外,我院青年志愿者还分别走进原阳县阳阿乡梁寨村小学、新乡市凤泉区分将池小学,在炎炎夏日里用爱心为留守儿童们送去了清凉。在那里,志愿者们开展了爱心进课堂、亲子心理辅导、绘画比赛等活动。
经管学院11级学生张一平说,“留守的孩子大多都是把心扉关起来。平时你看他们和其他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可当与他们谈到家庭的话题时,他们会落泪然后沉默。”据了解,这是她第二次来到这里教孩子们画画了。为了能陪伴孩子们开开心心地过一个“六一”,她和很多志愿者已经在这里待了三天了,教会了孩子们不少平常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能做他们人生的第一个美术老师,我感到很骄傲,明年我还会来。”
活动期间,学院领导许毅明深入到各个支教活动现场,对贫困儿童进行家庭走访,并给他们送去慰问金。为了将这项有意义的活动继续深入下去,我院和这三座小学达成了长期共建协议。